HOME> > > 【焦點議題】嬰幼兒尿路感染.恐致腎臟結石

【焦點議題】嬰幼兒尿路感染.恐致腎臟結石

今(20)風向新聞一則報導「尿布包太緊惹禍!10月大嬰腎臟長2公分結石」,著實讓小編嚇了一大跳,詳看內文發現,原來是布布包太緊,加上氣候炎熱,導致尿路感染所致。

包尿布的寶寶,由於長時間接觸到排泄物,清潔不乾淨時,就會受到感染。

尿路感染,是常見於嬰幼兒的疾病之一,症狀不明顯且不易被察覺。身為父母,除了多理解疾病的狀況,掌握就醫時機外,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減輕和預防寶寶受到感染的機會呢?

根據研究報告,3%~5%的女孩和1%的男孩,曾經有尿路感染;而在第一次就被診斷出受感染的年齡方面,女寶寶在三歲左右,男寶寶則在一歲以前。在整體感染比例上,一歲以前,男性是女性的3~10倍;一歲以後,女性是男性的10倍,這與女性的尿道較短有關。 

易感染的好發族群如下:

1.包尿布的寶寶:由於長時間接觸到排泄物,清潔不乾淨時,就會受到感染。

2.尿路先天結構異常:如腎臟、輸尿管、膀胱或尿道發育異常,有阻塞、逆流等問題,影響尿液排空狀況,感染機會相對提高許多。男寶寶或女寶寶都有可能;但大一點的話,小女生比較常見,這與尿道較短有關。

3.包皮過長:男寶寶清潔不注意時,易受細菌感染。

一旦察覺寶寶有疑似症狀,由父母帶來就診時,通常醫師會先詢問病史(是否發生過類似症狀、家族病史等),之後再幫寶寶進行基本檢查,以便進一步確認尿路是否受到感染。

感染菌種:

通常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菌種,75%~90%為大腸桿菌,大多來自於糞便;此類菌種多存在肛門附近,常上行感染到泌尿系統。

採集方式:

針對五歲以下嬰幼兒,最常以「貼尿袋」來收集尿液;若是新生兒或病情較嚴重者,一般多建議採取恥骨上的膀胱抽取或導尿來收集,且最好能再詳細檢查過較好。至於較大的幼童,則可像成人一樣,在尿道周圍做徹底消毒後,再取中段小便做檢查即可。 

檢查內容:

「尿液常規檢查」及「尿液細菌培養」,是常見的兩項基本檢查。透過常規檢查,如發現尿液中含有超過標準量的白血球,代表有膿尿,受到感染;然而,若尿液未出現膿尿現象,並不能認定泌尿道沒有受感染,此時應進行尿液的細菌培養,以便進一步確認感染的可能性。

由於尿路感染好發於嬰幼兒時期,並且容易復發。因此,吳世文醫師建議,從飲食、清潔、上廁所等生活習慣開始做起,自然就能減少再度感染的機會。

1.治療後,定期回院複診,追蹤尿液檢查。

2.平日攝取足夠的液體,小寶寶是母乳(或配方奶),大寶寶可適時補充水分。

3.鼓勵生病寶寶多喝水、多排尿。

4.女寶寶的會陰部要維持清潔;大便後,宜從尿道口往肛門的方向擦拭乾淨。

5.男寶寶的包皮是否過長、包皮內和龜頭是否藏汙納垢,都必須每天觀察(如輕輕地往後推、翻開、搓揉等清洗)。

6.減少寶寶坐浴機會,也避免非必要的肥皂等沐浴品,直接刺激尿道、膀胱等處,以降低上行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