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哺餵> 早產兒可能有的4種後遺症

早產兒可能有的4種後遺症

等早產兒的生命徵狀暫時獲得控制,並且穩定下來後,醫師和父母仍不可鬆懈,必須持續追蹤和觀察。萬芳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楊爵源表示,部分問題如肺部疾病、視網膜病變、聽力障礙、腦部機能等問題,可能要等寶寶大一點,才會逐漸浮現。

1.慢性肺部疾病

楊爵源醫師表示,如果早產兒在到達懷孕週數36週左右(此時本應該在子宮內)的時間點,仍需要仰賴氧氣(呼吸器治療)的話,代表罹患慢性肺部疾病的機率偏高。部分寶寶在出院後,仍需要帶著氧氣和藥物回家,在家中須小心避免肺部受感染,並且需要接受醫師的長期追蹤。

2.視網膜病變

綜觀胎兒的眼睛構造發展,先是靠近鼻側的部分,其次是另一端的顳側部分。因此,對早產兒來說,鼻側旁的視網膜發展較好,但另一邊的視網膜尚未成熟,而未成熟的視網膜提早接觸到氧氣時,將影響其內部的微血管生長狀況,進而可能產生視網膜病變,甚至有視力障礙、視網膜剝離(全盲)、青光眼的風險。

早產兒的視網膜病變可分為5種程度:第1~2度者,屬於輕度,大多會自行改善,觀察即可;第3度者,需每週追蹤,評估是否需介入性治療;若第4~5度,則需要接受手術。

3.聽力問題

相關資料顯示,極低體重早產兒的聽力障礙發生率有1.8%;除非狀況嚴重,大部分父母多在寶寶2歲後,才會因其語言發展的遲緩,而發現聽力問題。

楊爵源醫師提醒,新生兒出生數小時內,務必先接受「聽力篩檢」,若未通過測試,醫院會協助轉介治療。通常愈早發現、愈早開始聽力復健,早產兒的聽力障礙程度就能降到最低。

此外,他也建議父母,無論篩檢結果如何,仍應密切觀察早產兒第1年的聽覺反應,若有任何疑問,儘快回診諮詢、檢查,才不會延誤治療黃金期。

4.腦性麻痺

早產兒的腦部組織仍不成熟,容易出現腦室內出血、周腦室白質軟化症、缺氧、窒息等狀況,這些都會損傷腦部的中樞神經,甚至造成「腦性麻痺」,主要特徵會出現「非進行性的運動障礙」,但不一定會影響智力。

楊爵源醫師表示,腦性麻痺分為輕、中、重度,而輕度和中度的患者,只要能及早發現、及早接受相關的物理復健治療,往後能獨立生活、自理的機率會較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