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生產相關> 可能早產者的待產前認知&選擇

可能早產者的待產前認知&選擇

就算孕婦被認為屬於可能早產的族群,也毋須太驚慌和焦慮。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冷靜、不要胡思亂想,建議和親友一起了解相關資訊,隨時關注自身狀況,同時要選擇自己信任的產檢單位和醫師,將有助於降低早產的機率。

掌握資訊心理建設

不少孕婦聽到自己可能有早產傾向,難免會焦慮。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孫序東表示,無謂的恐慌,只會讓孕婦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反而對母胎健康有害。因此,他建議孕婦,可透過幾種方式,幫自己「心理建設」。

掌握相關資訊:從較具公信力的管道了解早產相關資訊,如:早產兒基金會、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網站、各大醫療院所官網。

主動求助專業:有任何的疑惑,都可主動向自身固定產檢的醫療院所來諮詢。

定期產檢‧遵照醫囑

整個懷孕期間,孕婦至少會接受10次的產前檢查,公費項目包含:問診、身體檢查、血液常規檢查、超音波檢查等等,自費項目則有:母血唐氏症篩檢、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妊娠糖尿病篩檢、乙型鏈球菌培養篩檢等等。

孫序東醫師表示,透過這些檢查,能幫助醫師清楚掌握母體和胎兒的狀況,進而能評估是否有早產的可能性,以便決定後續應採取的醫療措施。因此,他提醒孕婦應相信醫師專業,定期回診產檢。

慎選待產的醫療單位

臺灣的醫療資源豐富,孕婦可依自身需求(如:預算實惠、交通方便、偏好醫師或環境等等),決定產檢和生產的醫院或診所。

然而,針對屬於早產高危險群的孕婦,孫序東醫師建議,「最好到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的醫療機構待產」。通常這類機構多以醫學中心為主,有完善的醫療設備、專攻新生兒科的相關醫護人員,且人力相對充足。如果真的發生早產狀況,醫院及其新生兒科團隊,能及時給予新生兒需要的治療與照護,減少後續的影響與傷害。

和醫師討論生產方式

部分孕婦可能會煩惱,「若真的碰到早產時,只能剖腹生產嗎?」「還是可以自由選擇?」「可以自然產嗎?」

對此,孫序東醫師表示,無論是否會早產,除非是有剖腹產適應症(如:胎位不正、前置胎盤、子癇前症等等)的孕婦,其他的孕婦「並沒有絕對的生產方式」,他建議「不妨主動和醫師討論」,婦產科醫師會根據當前的母體和胎兒狀態,評估較佳的生產方式。畢竟,「母胎皆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