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健康> 兒童健康與疾病> 育兒Q&A

育兒Q&A

媽咪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教養bobo的問題,我們整理了幾個家長常見的問題,解答媽咪教養上的疑惑!

Q:我們是雙薪家庭,孩子每天幼兒園和家裡兩地跑,除非假日出遊,大部分都待在室內。需要帶他去上手眼協調的相關課程嗎?

A:臺北市私立辛亥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林慧菁: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刺激元素」,只要家長善加運用,不用刻意上課,也能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以用餐時間為例,在孩子對餐具還不熟練時,父母先抓著孩子的手拿起湯匙,邊跟他說「我們要吃飯了,飯在你的前面,要用湯匙挖一勺起來,送入嘴巴」,讓孩子近距離觀察、熟悉,進而產生興趣。

接著,孩子可能會主動表達出「抓湯匙」的意向。父母可幫孩子準備一副耐摔耐用的餐具組,讓孩子用餐時自由使用。最初,他可能舀不起食物,撒得四處都是;即使之後舀起來了,卻只能碰到嘴角,無法第一次就對準嘴巴;嘗試數次後,他可以順利舀起,送入嘴巴。而這一連串的過程,仰賴「視覺」和「手部動作」的協調機制,才能運作順暢。

 

Q:坊間標榜「手眼協調」訓練的產品種類相當多,如果想幫孩子買,怎麼挑選,會比較適合?

A:臺北市私立辛亥非營利幼兒園園長林慧菁:無論是玩具、書籍、教具等等,不但有分齡的階段性設計,有的還具備聲光效果、多功能玩法。然而,這些特點「僅供參考」,重點還是在於「玩法是否多變」。

因此,通常設計愈單純的玩具或書籍,愈能夠讓父母和孩子盡情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變化出多種「玩法」和「讀法」,而這些都會刺激孩子的五感發展。

舉例來說,雖然一般的木質積木玩具只有三角形、圓柱形、方形等基本型,但透過孩子的小手,可以堆疊、拼裝出房子、城牆、車子、人物、小船等物,甚至還能就這些「想像」,發展出一系列有趣的小故事。

 

Q:若想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除了帶著他多體驗生活、接觸周遭環境之外,我們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A:馬偕兒童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蔡詠如:父母是孩子第一組的「學習對象」,包括父母在教導孩子時的態度與行為,孩子都會默默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因此,建議父母保持「積極但不過度」的態度,有助於孩子能夠正向地面對「接觸新事物」這件事。

在漫長的手眼協調學習過程中,建議父母,可抓住以下3個重點:

1.可先讓孩子自行嘗試幾次,若發現孩子沒辦法自行抓到訣竅,就算只是一件小事,也可再拆解成數個小步驟,並適時給予提示(如:口頭提示,或直接帶著操作,給予肢體上的提示),讓孩子更能清楚理解「眼」與「手」的搭配方式,以及如何實做。

2.多關注「今天認真嘗試了幾次」,非「做得好不好」。孩子維持興趣和意願,進而去操作、練習,才是最重要的。

3.無論是否帶著孩子一起做,都要保留最後一步「讓孩子自己完成」。如:細線串珠遊戲,最後一顆珠子由他親手穿過,一股「我也能做完一件事」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進而也能對手眼協調產生正增強學習效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