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哺餵> 塞奶三進程:乳腺管阻塞、乳腺炎、乳房膿瘍,在乳房充盈適時移出奶水,就能減少塞奶情形

塞奶三進程:乳腺管阻塞、乳腺炎、乳房膿瘍,在乳房充盈適時移出奶水,就能減少塞奶情形

乳腺炎的發生源於奶水滯留時,未及時處理,但若能總在乳房充盈時,適時移出奶水,就能減少乳腺管阻塞的情況。

奶水充盈感:奶水來了!

產後約3到8天,多數媽媽會感受到乳房奶水充盈,因為此時,濃稠的初乳變成轉型乳,水分含量增加,較能順暢流出,也使乳房有熱、重、硬的感受,此即所謂的「乳房脹奶」(Fullness),又稱「奶水來了」。

陳攸旻中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表示,脹奶在整個泌乳期都會發生,有時會伴隨硬塊出現,少數媽媽甚至會感到局部疼痛,而隨著寶寶吸吮、奶水移出後,乳房的熱、重、硬感就會逐漸緩解。


母乳中的調節物質:FIL

母乳中含有特殊的FIL物質(Feedback Inhibitor of Lactation),乳房內的FIL物質越多,奶水製造速率越慢,當奶水移出乳房後,FIL也隨之移出,奶水的製造速率又提高。當腫脹的乳房若未及時移出奶水,FIL會讓身體得知「寶寶不再需要這麼多」而減少泌乳量。FIL物質在泌乳機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方面確保奶量供需的平衡,另一方面提供乳房重要的保護機制,防止奶量供過於求,避免乳房過度腫脹發炎。 

因此,媽媽可以善用這個生理特性,來使奶量達到供需平衡。自然的情況下,母嬰雙方的生理狀況會互相呼應,寶寶飢餓時,媽媽恰好脹奶,依需求來哺餵,這也是產後親子同室的重要立意之一。讓母奶的分泌,依孩子的需求而製造,當寶寶逐漸長大,對奶水的需求量減少,泌乳量受FIL物質調控而降低,可藉此達到順勢離乳的目標。 


乳汁滯留三部曲:乳腺管阻塞、乳腺炎、乳房膿瘍

陳攸旻中醫師指出,乳房任何部位的引流不良,是造成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的主因。當乳房過度充盈,奶水未被有效移出,就可能進一步造成「乳房腫脹」(Engorgement),此時乳房內液體壓力增加,奶水無法順暢流出,使得乳房有緊繃感、疼痛發紅,乳頭皮膚也會顯得水腫發亮。當乳房腫脹時,水分會被身體再次吸收,使乳腺管內的乳汁滯留,造成乳腺管阻塞,並可能引起硬塊與疼痛,若腫脹持續未緩解,即可能導致乳腺炎,乳房局部會有紅腫熱痛的硬塊,伴隨發燒畏寒疲倦的症狀。 

乳腺炎發生時所伴隨的發燒,一般於24至48小時內可自行緩解,若超過48小時,則需就醫治療,而無論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乳腺炎,持續哺餵寶寶並移出乳汁便能使症狀好轉,媽媽無須擔心感染的乳汁會影響寶寶(足月兒的擔憂較小,早產兒則需留意),若是治療期間服用抗生素,仍可持續哺餵。乳腺炎若未妥善治療,亦可能進一步演變為乳房膿瘍。由此可知,乳汁滯留衍生的各種乳房疾患,移出乳汁都是緩解症狀的必要措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