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親子共讀.寶寶和你想的不一樣

親子共讀.寶寶和你想的不一樣

親子共讀時,真正吸引0~2歲寶寶的,其實不是繪本的故事情節,而是「人聲」,亦即家長念繪本的聲音表情。

寶寶閱讀行為與家長想的不一樣

嘗試過與0歲寶寶進行親子共讀的家長,應該都對於「寶寶無法持續閱讀或出現不符合期望的閱讀行為」之情境感到熟悉,繪本作家暨國立清華大學幼教系講師盧怡方表示,0歲寶寶的閱讀行為與實際讓寶寶投入共讀的誘因,可能與家長想像的不同。

以0~2歲寶寶的閱讀行為來說,因為不懂「書」為何物,以及作用是什麼,在用口腔認識事物的階段(口腔期),寶寶自然會出現啃書、咬書,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摔書的行為,但這些行為都不代表孩子拒絕繪本,而是寶寶認識一樣新事物的必經過程。同時,對此年紀的寶寶來說,在一樣事物上持續保有超過1~2分鐘的專注力,現實中幾乎難以達成,因此,共讀時,1~2分鐘後即從繪本中轉移注意力,是寶寶現階段正常發展中無法避免的閱讀特性。 

研究也發現,親子共讀時,真正吸引0~2歲寶寶的,其實不是繪本的故事情節,而是「人聲」,亦即家長念繪本的聲音表情,尤其是經常對嬰幼兒說話時所用的媽媽語,或對應繪本情節所使用的逗趣聲音。 

所以在這個階段,繪本的重要性在於成為一個媒介,讓寶寶從出生後開始熟悉繪本與依偎在媽媽懷中閱讀的感覺,並直到月齡9個月後,發展出「共同注意力」,寶寶就會跟著媽媽念書的手指,開始具體的對繪本中的描述發展出認知,例如:當媽媽指著繪本中的蘋果,寶寶眼睛就會與媽媽共同注意到蘋果,然後慢慢了解媽媽發音中的「蘋果」與繪本中的「蘋果」是同一件事情。 



媽媽語讓0歲寶寶的閱讀更具意義

只要與家有新生兒的家長相處,幾乎可以發現家長經常使用「媽媽語」對寶寶說話,媽媽語即為嬰幼兒導向式語言,包括簡單、速度慢、腔調較高、音高與強度有變化、規律、停頓、反覆等特色,會使用這樣的語言模式,原因之一是來自於家長發現寶寶對媽媽語的回應較大,或比較有反應,因而鼓勵家長以這種方式與寶寶對話。 

尤其以0~6個月的寶寶來說,他們不但喜歡照顧者的聲音,也喜歡聲調高但不尖銳的說話語調,因此在親子共讀時,聲音就是吸引0歲寶寶的理由之一,同時,來自聲音的刺激,也會促進寶寶關於語言的大腦區域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