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探索鳥兒種類•一窺飛行祕密

探索鳥兒種類•一窺飛行祕密

走出戶外賞鳥時,不僅讓人走向自然,也體驗自然生態的美好,鳥類會飛行的本事也讓他們無所不在,即使我們沒有刻意觀察,生活環境也經常有鳥類出沒,讓人忍不住想多了解這些飛行動物。本篇介紹鳥類的構造,以及各種鳥類特徵、分布與特色,讓孩子從中得到豐富知識,下次戶外探險時可以更加認識不同的鳥類。

探索鳥類構造

全世界的鳥類有好幾千種,有的可以飛的又高又遠,有的會游泳,有的嘴內可切斷食物。不管是哪一種,為了抵抗地心引力,千百萬年以來,鳥類已演化成地球上最優秀的飛行家,牠們都有一些相同的構造,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鳥兒並不像我們表面所看到的那麼簡單,本篇將介紹鳥的身體與種類,讓我們一窺鳥兒的祕密吧!


骨骼

為了因應高速飛行時的壓力,鳥的骨骼已高度進化到得以適應飛行,許多骨骼經由演化結合成一塊,骨骼多空腔和骨小樑,質輕但堅固,利於鳥類飛行。鳥的顱骨由多塊骨癒合而成且無骨縫,脊椎由頸、胸、腰、薦和尾椎五部分所組成;由於飛行需要巨大胸肌,胸骨已進化為龍骨突,可提供更大的附著面。

呼吸

鳥類用肺呼吸,但呼吸方式和人類不同,人是一吸一吐,但鳥可以隨著飛行需要,一直吸或吐氣,呼吸器官除了肺之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氣囊是鳥類的輔助呼吸系統,鳥類主要有9個氣囊,包括鳥的中空骨頭內,以及遍布內臟器官、胸肌之間,其有空隙的地方也都佈滿氣囊。

羽毛

只有鳥類才有羽毛,羽毛除了可幫助飛行、保暖外,還能控制飛行的方向,保持身體的平衡。鳥類羽毛在身體上分為飛羽、絨羽、體羽。飛羽分布在翅膀上,可以伸展開來,幫助鳥類飛行;絨羽是鳥類最內層的羽毛,可以幫助保暖;體羽則是平貼在鳥身體上,有鮮艷顏色可吸引異性。 

眼睛

眼睛是鳥類的生命,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尤其重要。鳥的眼睛擁有瞬膜,可以在高空飛行時遮住眼球,保持眼睛的濕潤,防止風沙對眼球的傷害,同時還不影響視線。人的眼睛長在前面,水平視野的最大寬度約240度,但鳥的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擁有更為開闊的視野。有些鳥類視野寬度可達到270度。 

喙部

鳥類經過長期演化的結果,為適合捕食各種食物而有各種不同的喙部。鳥類有堅硬的喙部,沒有牙齒,所以不能咀嚼食物,都是直接吞下,以及靠吃進胃裡的小石頭來磨碎食物。


一起認識常見鳥類

帶學齡前孩子賞鳥,可先到交通方便的景點認識鳥類,如公園的生態池、自然公園的溼地、動物園的鳥園等。本篇將帶親子走訪動物園的鳥園區,一起來認識常見的鳥類,爸爸媽媽也可以教導孩子簡單、正確的鳥類知識,讓孩子成為小小賞鳥高手! 


台灣藍鵲

•特徵:台灣特有種鳥類,雌雄同型。體長約65公分,尾部約為總身長的2/3。嘴粗厚,成鳥的頭、頸至上胸全黑,身體其他部位多為深藍色,尾羽愈往中間愈長。當一對藍鵲繁殖時,常有幾隻未繁殖的藍鵲留在巢邊當做幫手,共同餵食幼雛,是極為特殊的育幼行為。

Tips

•食性:果實、兩棲類、小型哺乳動物。

•分布:台灣。


竹鳥

•特徵:屬於大型畫眉鳥。身體大致呈栗褐色,頭頂有橫向細紋,腹部鉛色,尾下覆羽白色;最為醒目的特徵是眼睛周圍裸出的藍色眼圈,相當引人注目。雌、雄鳥羽色相近,形態特徵上並無明顯差異。竹鳥平時為小群體活動,生性羞怯,不容易發現。鳴叫聲頗有變化,通常會有圓潤的喉音,有時會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當移動時,會一隻接著一隻低飛而過,是最能清楚觀察竹鳥的時機。

Tips

•食性:昆蟲、果實、種子、嫩芽等。

•分布:台灣低中海拔的原始闊葉林。


巨嘴鴨

•特徵:即俗稱的烏鴉。雌雄同型,其全身長約53公分,最大的特徵是又大又粗的嘴,全身漆黑,陽光下略呈藍色光澤,額頭高聳突出,體型粗壯,翅膀很寬,是大型的鴨科鳥類,因身形巨大有時被誤認為是猛禽。通常會小群體活動,鳴叫聲為粗啞的「啊〜啊〜」聲。 

巨嘴鴨個性機警,不容易接近,巨嘴鴨棲息時,喜歡停在展望遼闊的枝頭上。常見於台灣3,200公尺以下的森林中,是很普遍的留鳥,秋冬時會遷徙到較低的地區,也常出現在垃圾場覓食。

Tips

•食性:雜食性,喜歡啄食人類丟棄的食物,尤其喜好腐肉。

•分布:東亞、印度的喜馬拉雅山區、菲律賓及東印度群鳥。


黑頸冠鶴

•特徵:瞳孔為淺灰或淺藍色,與灰頸冠鶴不同在於頸部較暗色、肉垂較小,以及頰斑的下半部為紅色,其頭頂後方有金光閃閃、放射狀的冠羽,就像戴了一朵美麗的花。幼鳥時整體是灰色,有褐色的頭冠及頸背,身體灰褐色,瞳孔為褐色。黑頸冠鶴的叫聲音頻低,為愉悅的號角聲,與灰頸冠鶴有些微的不同。 

黑頸冠鶴通常直接從表面啄取食物,很少用挖掘。有時會用腳踏地驚嚇無脊椎的獵物(如:軟體動物、馬陸、甲殼類)。在乾旱時,常會出現在成群家畜附近覓食,因為這些地方的無脊椎動物較豐富。

Tips

•食性:會覓食昆蟲、無脊椎動物、魚類,也會吃種子、草類的嫩芽。

分布:非洲中部和西部。

大巨嘴鳥

•特徵:大巨嘴鳥的身體羽色主要為黑色,頸胸部及尾上覆羽白色,尾下覆羽紅色。嘴為紅或橘紅色,嘴緣處較紅,上嘴端及嘴基部有黑色斑。臉部皮膚呈橘紅色,眼部皮膚為紫色,瞳孔褐色。雌鳥的大小與雄鳥相當。其叫聲不悅耳,常常像蛙叫、狗吠,或尖銳刺耳的聲音。 

每年9月至隔年2月為繁殖期,大多在棕櫚樹的空洞、河邊的堤岸,或白蟻塚內築巢。配對的巨嘴鳥會經常輕輕碰觸嘴巴,互相理羽毛,雄鳥也會隨時張開紅色的尾下覆羽及翹起尾巴。當巨嘴鳥面臨侵略時,會發出吵鬧的呼嚕聲或嘴巴不停發出聲音。

Tips

•食性:會吃無花果、橘子等果實,以及毛毛蟲、白蟻、雛鳥與鳥蛋。

•分布:南美洲

大紅鶴

•特徵:又被稱為「火鶴」,是屬於最大型的紅鶴,目前被台灣列為第二級珍貴保育類稀有野生動物。其身材高挑又有著白、但粉紅色的羽毛,腳有的是粉紅色,有的是灰色,但關節是粉紅色、腳掌有蹼,粉紅色的嘴向下彎曲,尖端黑色。幼鳥為灰褐色。孵化期27〜31天,其壽命可達50年。 

大紅鶴會隨著四季不同變化而遷移,一般紅鶴都是群居性,群體棲息在鹹水湖泊的淺灘、大鹽田、淺水、內陸鹽水湖、沼澤區。覓食時通常頭頸部完全浸入水中,喙會下彎,吃東西時,水和沙會從像梳子般的齒縫間流走,小魚則留在口中。

Tips

•食性:會覓食水生無脊椎動物,如有孔蟲、放射蟲、缽水母、珊瑚蟲;也會覓食水生植物的種子、藻類及腐葉。

•分布:非洲、南歐、西南亞。


藍孔雀

•特徵:藍孔雀也稱為印度孔雀,雄鳥的尾上覆羽長度隨年齡會增大,到第四年變很長。且雄性的頸部、胸部和腹部都呈燦爛的藍色,羽毛為光彩熠熠的翠綠色,下背閃耀紫銅色光澤,覆尾羽長1公尺以上,可以豎起來像一把扇子一樣「開屏」。雌鳥較獨特之處是有白色的腹部。 

藍孔雀的腳很強健,善奔跑,具有一定的高飛能力。在繁殖期間公孔雀有求偶行為並會「開屏」,母孔雀也能用喙親公孔雀的頭、臉部。主要生活在丘陵和森林中,喜愛的棲地是開闊的森林,沿河岸有林下樹灌叢或近河流的落葉林,或是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牠們會隨群到田地裡覓食。

Tips

•食性:雜食性。從穀類、昆蟲、小型爬蟲類、哺乳類及小蛇都吃;也喜歡漿果、野生無花果。

•分布: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蘭卡。 

簑羽鶴

•特徵:簑羽鶴為最小型的鶴,其頸、腳部較長,頭部較小,通常頭部有裸露的皮膚。嘴部粗長而直。翅膀寬闊而有力,除了頭頸及次級飛羽羽端的黑色和白色耳羽,從眼後延伸至頸背上部外,全身為一致的灰色。前頸的黑色羽毛延伸下垂至胸部下方。幼鳥通常具有較暗的灰色,頭及頸較淺色,耳羽沒有那麼明顯。其叫聲音頻低但刺耳。 

簑羽鶴喜歡一群棲息於開闊的平原、草原、農地、沼澤地、半荒漠地區或岸邊。雌雄都會表演美妙的鶴舞,繁殖季節更為頻繁。簑羽鶴屬於一夫一妻制,經常成雙成對,並伴隨一或二隻幼鳥棲息在河岸、田野、草原或耕地上。在非繁殖季移棲時,才會成群結隊一起生活。

Tips

•食性:主要吃草類的種子,也會吃昆蟲,如甲蟲、蠕蟲、蜥蜴。

•分布:歐亞大陸中部,從黑海東部至蒙古及中國大陸東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