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如廁練習有方法:教養篇

如廁練習有方法:教養篇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一切能力都在發展中,隨著年齡長大,肌肉漸漸成熟,理解力也在進步當中,可以訓練孩子戒尿布及如廁練習,然而,這些能力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在家長循序漸進的引導下,慢慢讓孩子嘗試及學習,在教導孩子如廁之前,家長可以先做準備,並和主要照顧者取得共識,共同制定孩子的如廁練習計畫,讓寶寶跟尿布說bye-bye,學會自己上廁所!

【蒙特梭利的如廁練習】

上廁所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蒙特梭利的教學法中,如廁和進食一樣,是孩子到了一定年紀自然會的能力,因此蒙特梭利很強調環境的準備,能幫助孩子在能力準備好時,可以自然做到這些事情,因此基本上來說,1歲前就可以為孩子的如廁練習做準備。

環境和媽媽心態的準備

 Ivy’s house蒙特梭利幼兒園創辦人Ivy老師,提供的蒙特梭利如廁練習法中,強調環境準備和媽咪心態上的成熟,在孩子1歲以前,媽媽必須花費許多心力協助寶寶,讓日後的能力自然發展,Ivy老師表示:「從孩子所使用的尿布開始,就能做如廁的準備,當然也包含媽媽必須具備正確的理念和知識,在執行時才能真正幫助寶寶。」

從布尿布開始

目前大部分的寶寶都使用紙尿布,Ivy老師鼓勵媽咪使用布尿布,能幫助寶寶對自己的身體較有意識。現在的紙尿布都設計成瞬間吸收,嬰幼兒只會覺得屁股悶悶的,如果使用布尿布,每次寶寶只要一尿濕,就會感覺屁股濕濕的,開始分辨乾和濕的差別。當然,這要靠媽咪細心的照顧,必須常常注意寶寶是否尿濕了,寶寶才能經驗濕和乾的分別,避免產生尿布疹。

1歲前就可開始準備

嬰幼兒5至6月大時,身體發展開始學習「坐」的動作,Ivy老師指出,此時是嬰幼兒坐的敏感期,正在學一樣新的能力,所以他們會很樂意坐著。這時媽媽可以記錄寶寶排泄的狀況,在適當的時機(快到想尿尿或大便的時間點)、且寶寶也願意的情況下,抱孩子去坐小馬桶,特別當寶寶感覺到自己剛好有上廁所的生理需求時,成功在小馬桶上尿尿或大便的機率就高很多,有了這些經驗,對日後寶寶自己練習很有幫助。

Ivy老師指出,使用布尿布的寶寶,到了5至6個月大時,可以嘗試換成練習褲(又稱學習褲)。為了幫寶寶準備適合練習如廁的環境,當初Ivy老師還遠從日本進口純棉的練習褲,現在Ivy老師已經自行在台灣找有機棉的廠商,製作從5個月至3歲大專用的練習褲。練習褲可以早點讓孩子習慣穿小褲的感覺,腿圈的部分經過特別設計,排泄物不會灑得滿地都是,是如廁練習時很好的輔具。

1至2歲為練習黃金期

除了之前包著布尿布的經驗,孩子5至6個月大也開始穿練習褲,會讓孩子的屁屁有濕的感受,Ivy老師認為,雖然1歲前沒有真正做實際的如廁練習,但藉由布尿布、練習褲尿濕的感受,小嬰兒可以練習對自己身體的掌握能力,慢慢學著累積一些量再尿出來。

1歲之後的bobo已經開始學習走路,生理上腳部的神經發展成熟,孩子能控制下腹到腳的肌肉,坐下、走路、站起等動作,都有助於如廁的實際練習。

為何1至2歲是如廁練習的黃金期?Ivy老師表示,這時孩子的自我還沒明顯發展,家長比較容易適度的引導,「通常這個年紀的孩子,跟他說一起去坐馬桶,成功的比例很高。」較大才開始如廁練習的孩子,正在學習自我的表達,常常會說「不要」,家長在協助時會遇到阻力,最後變成家長和孩子權力鬥爭。

親子關係決定如廁成敗

1歲以前的寶寶,一定有常常換尿布的需要,Ivy老師認為,換尿布其實是很親密的關係,必須要觸摸寶寶、跟寶寶講話,是媽媽和寶寶建立關係的橋樑,如廁的開始是伴隨著媽媽的愛和關懷的。因此,在長大進行如廁訓練時,如果媽媽的心態沒有準備好,就可能傳遞錯誤的訊息給小孩。例如媽媽說:「你真的好髒喔!每次都尿下去」、「你怎麼這麼麻煩?」其實,媽媽如果很了解自己的孩子,熟知bobo的生活作息和習慣,也跟孩子一直維持著親密的關係,如廁練習就會順利許多。Ivy老師認為:「通常媽媽和小孩的親子關係好,如廁練習成效也會很好。」

照顧者的方法必須一致

在進行如廁練習時,媽媽及主要照顧者的態度和方法必須一致,Ivy老師表示,如果如廁練習的方法是由媽媽主導,可以先詢問學校對如廁練習的理念和方法,由於團體生活無法因為某個孩子改變做法,因此要選擇執行方法契合的學校;至於選擇保母時,在面談的過程中則要詳細溝通,確認保母願意照家長的方式來做。

如果如廁練習的方法是由學校或保母主導,家長在家也必須做到,Ivy老師指出,若孩子在學校能穿學習褲,並且練習自己坐小馬桶,但是媽媽回家就替孩子包上尿布,兩種不同做法,就會讓孩子產生混淆,如廁練習的過程也會拉長,但老師仍尊重媽媽的選擇。

讓孩子把如廁當「自己的事情」

Ivy老師強調,家長協助孩子做如廁練習時要謹記,這是孩子的事情,媽媽只是提供方法和環境幫助孩子;常看到有些比較心急的家長,認為如廁練習是爸媽的責任,只要預定的時間一到,就「規定」bobo要去上廁所。Ivy老師認為,家長有責任教會孩子如廁,並非試圖「控制」孩子上廁所的能力,了解如廁的過程後,給予孩子環境和方法即可。

將如廁視為自然的事

Ivy老師建議,要從小讓孩子覺得如廁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不要因為尿溼責備孩子,也不必因為bobo成功在小馬桶上廁所就誇張歡呼。Ivy老師指出,以蒙特梭利的方法而言,是希望孩子自主覺得「這是我的事情」必須自己負責,因為生理需要會自發性去做,並不是為了外在的鼓勵,例如:給玩具或點心等。

採用不獎勵、不責備的方法,當孩子成功時,爸爸媽媽可以說:「哇,寶寶你今天有大在馬桶裡耶!你學會了!」以描述事情的方式表達,bobo對如廁就不會有過度正面或負面的情緒,把它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了解,不管是上廁所或身體的反應,都是很自然的,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掌握能力也會增加。

Ivy老師表示,若以更深遠的角度看,一旦孩子了解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都是因為我有興趣、我想做,所以做到了我就會很開心。在蒙特梭利的教學中,非常重視內在的成就感和喜悅,這時家長屬於陪伴的角色,因為孩子愉快所以媽媽也很開心,bobo才是自己的主人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