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寶寶可以針灸嗎?

寶寶可以針灸嗎?

中醫針灸是流傳兩千多年的古老智慧,許多成人都會利用針灸解決病痛,也能有效治療某些疾病,但很多父母對於寶寶接受針灸治療很有疑慮,既想緩解寶寶的不適,又怕針灸對寶寶而言具有危險性。到底寶寶能不能針灸?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針灸的原理

寶寶可以針灸嗎?

針灸是在華人世界廣泛使用的醫療行為,目前在全球已使用針灸治療300多種症狀,包括嬰幼兒特殊疾病。在傳統醫學領域裡,針灸自有一套經絡體系,而穴位是刺激點,透過經絡的傳導,以針刺激穴位,對標靶器官產生作用。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解釋,當現代解剖學迅速發展後,很多醫學工作者以神經傳導及神經接受器的概念,將中醫的經絡理念具體化,認為針灸離不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刺激了神經接受器,把訊息傳導到中樞,由中樞下達命令到標靶器官做調整。或是透過內分泌系統,讓器官產生作用。

成人的針刺臨床處置模式,強調把針停留在穴位20分鐘至半小時,持續刺激一小段時間,以達治療目的。而兩千年前,醫療資源缺乏,人們也是以針灸治療嬰幼兒疾病,只是刺激模式與成人不同,於是訂定針灸治療嬰幼兒的原則:「淺刺而疾發針,日再可也」(淺淺針刺穴位達到刺激目的後,就快速出針,每日可以針刺兩次),沿用至今。

現代醫學發展的過程中,以傳統醫學來輔佐治療的方式日漸受到重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擬定傳統醫學發展策略(整合醫療Integration),也有中醫學者做臨床試驗,以頭皮針治療現代嬰幼兒疾病,如過動、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等,雖然還沒完全成熟,也尚未在實證醫學上得到非常明確的認可,但一般民眾接受度普遍提高。

當現代醫學治療某些疾病遇到瓶頸─尤其是疼痛或神經系統損傷,許多醫師會轉而尋求傳統醫療的協助。寶寶能不能接受針灸其實是存有爭議的,但有爭議不代表不正確,而是尚未被非常明確的證實。孫茂峰副院長表示,在臨床上有幾種特殊疾病或症狀,可藉由針灸來彌補現代醫學的不足,例如:腦性麻痺,配合復健加上針灸,寶寶的整體發展和肢體肌張力的改善會比單純復健更見成效。

寶寶可以針灸嗎?

在以針灸治療寶寶時,最重要的是安全性。為何嬰幼兒會有爭議?孫茂峰副院長表示,寶寶何時可以開始針灸並不是以年齡作為依據,而是從症狀個別性,和針灸部位來評估,其中以「頭皮針」的危險性較大。寶寶出生後,頭蓋骨會分為好幾塊慢慢癒合,最後成為完整的頭蓋骨,這個過程稱為塑型。在塑型完成前,寶寶的頭部會有前、後兩個囟門,此時只有頭皮,尚未有頭蓋骨保護腦組織,危險性很高。若是沒有頭蓋骨的保護,使用頭皮針時,就會長驅直入刺進腦組織,造成危害。

寶寶可以針灸嗎?

一般而言,寶寶的囟門平均大約出生18個月(一歲半)後會完全密合,在一歲半之前不只囟門,可能連頭蓋骨之間都留有縫隙。只要有縫隙,針就可能進入腦組織,因此,頭皮針必須在寶寶囟門完全密合後才能開始,而四肢及軀幹的針灸則沒有限制。但有些寶寶患有水腦症,腦袋較大,囟門關閉時間晚,能使用頭皮針的時間就要推遲。有些小孩出生時腦部有問題,經過手術置入引流管,必須避開引流管與尚未密合的頭蓋骨做穴位刺激,並且要確定對病情有幫助。

一般而言,在寶寶身上使用頭皮針是不得已的,連胸腹都儘量避開,只針四肢。文獻指出,軀幹有許多內臟的大血管,而頭皮針是針對特殊疾病,尤其是神經系統後遺症,並且須依準則下針。

寶寶針灸時的治療概況

一般的寶寶(沒有遺傳性疾病、神經系統損傷等)最常見的就是飲食問題,若是寶寶腹脹、食慾差,透過按摩、針灸都有顯著的療效,常有吐奶問題的寶寶可以針淺刺足三里、三陰交、公孫、內關等穴位來改善。除了頭皮針需依照組織解剖的構造與生長狀況執行,其餘沒有先決條件與限制。

以中醫的觀點來說,只要能在穴位上做到簡單的刺激,都可以改善寶寶的不適。護理界也有人做穴位按摩,不一定有侵襲性,也無年齡限制,只要符合傳統經脈、穴位理論,就能舒緩寶寶的腹脹問題,改善進食、嘔吐及睡眠。目前也有雷射針,將能量打入人體,以能量刺激穴位,與傳統針灸相比,沒有實際的針,危險性也低。但針灸與傳統療法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了解寶寶在使用針灸上的限制與理論後,也越來越多父母能夠接受。

何種疾病與症狀適合針灸與治療方式?

寶寶可以針灸嗎?

孫茂峰副院長表示,針灸雖然是傳統療法,但已有兩千多年的人體實驗,能廣泛被大眾接受,也因此保存許多經驗傳承,基本上什麼疾病都可以用針灸來治療,而現今有幾大類症狀會仰賴針灸的輔助:

1、神經系統後遺症或中樞神經系統先天性障礙

此類疾病包括腦性麻痺、水腦症等,雖然實證基礎還不足,但因針灸實質上無傷害性,加上已嘗試過西醫各種復健與治療,因此家長接受度高。

2、過敏性疾病與氣喘

主要在四肢和鼻子兩側下針,沒有非常危險的穴位。

3、食慾不佳、吐奶

寶寶食物不佳及吐奶常在天突、內關、足三里、公孫、天樞、中脘等穴位下針。

4、抵抗力差

可針灸百會、風池、大椎、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提升免疫力。

寶寶針灸的注意事項

寶寶針灸治療的第一要點就是要尋求合格、受專業訓練的醫師,並且具有解剖學的概念與知識,而父母也要充分配合療程,才能對寶寶有幫助。為寶寶針灸時,要遵循「淺刺而疾發針」的原則,有些醫師會認為留針效果好,但寶寶可能會掙扎,導致針歪掉或有其他危險。孫茂峰副院長提醒,使用「頭皮針」時,醫師必須熟悉經絡及穴位,對解剖學及人體構造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由於頭皮針是在頭蓋骨外的頭皮上針灸,治療時要知道是否曾動過手術,留有引流管,或是有頭蓋骨的缺陷,不要未謀其利先得其害。

針灸過程中,寶寶一定會哭鬧,父母看了也會不忍心,孫茂峰副院長強調,事前的溝通和評估非常重要,了解治療後可能有多少好處?在治療到什麼時程,若是病情無進展就建議中止,換其他方法?每個寶寶情況不同,有時不需要針灸,只要按照目前復健即可,但也有先以穴位按摩等無侵襲性的治療為主,若無好轉再嘗試針灸,必須評估寶寶的狀況再決定。

很多寶寶都已接受過主流醫學和復健治療,但效果有限,父母才轉而尋求針灸,也有許多家長看到其他寶寶針灸後,認為可接受才同意治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也鼓勵各國發展傳統醫學,在正規治療中加入瑜珈、氣功、打坐等傳統療法,但前提是「Do No Harm」。

常見問題Q&A

寶寶可以針灸嗎?

針灸會產生後遺症嗎?

經由合格、受過專業訓練、且小心謹慎的醫師治療和護理人員的幫忙下,不會產生後遺症。但可能會出現小小出血,下針時可能會扎到微血管,但不會對寶寶產生負面影響。過去容易發生針孔感染,但目前都會依現代醫學的標準程序做消毒,因此,此情況發生機率微乎其微。

針灸完之後是否就能痊癒?

針灸都有一定的療程,而神經系統後遺症基本上是不可能痊癒的,但配合復健能有加分效果,將其定位為輔助醫療,建立在正規醫療的基礎上。綜觀所有的醫療行為,只要有70%的成效,都是成功的治療,世界上沒有100%完美的醫療行為。孫茂峰副院長認為,現代醫學在醫學家不斷努力下,其進展雖一日千里,但仍有許多盲點需要克服;我們可從具有二千多年經驗的醫療法中尋求突破,使傳統醫學仍有用武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