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如何選擇幼兒園:環境篇

如何選擇幼兒園:環境篇

口袋名單多比較‧輕鬆挑選好環境 決定幼兒園之前,帶著孩子感受一下各園區的氛圍,不但能得知孩子的感受並與他交換心得,也能從細微處觀察所探訪的園所是否適合孩子就讀,而探訪時,只要掌握關鍵重點,爸爸媽媽就能簡單快速挑選出符合期望的幼兒園。

當孩子開始表達想上學的意願,或是家長有計畫將孩子送往幼兒園時,除了開始收集鄰近住家或工作地點附近的幼兒園資訊外,也可以先從電話詢問或網路查詢的方式篩選出初步想親自探訪的園所,並建議優先考慮以「幼兒園」立案的園所,而若為私立幼兒園,除了確認為政府立案的園所外,還可以確認是否為教育部所公布的「合作園所」,若是,則可享有5歲幼兒免學費計畫的補助。以「幼兒園」立案的園所,在消防、公安措施與教保人員的資格上,都符合學前機構的設立規定,家長除了確認其立案核准證書是否公開張貼外,也可以透過教育部全國教保資訊網站查詢(http://www.ece.moe.edu.tw),或直接撥電話至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查詢。

鄰近就讀

如何選擇幼兒園:環境篇

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以距離住家或工作地點較近的幼兒園,除了方便接送,也能透過每次接送時與老師交談,得知孩子的學習狀況與園內的近期活動,李淑麗園長表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與家庭密不可分,家長若能與幼兒園關係良好且親密、與老師有充分的溝通與互動,能幫助建構孩子正面與一致的教養環境。但若因為其他考量,家長無法親自接送小孩而須仰賴幼兒園娃娃車的接送,則提醒家長在選擇幼兒園前,要探詢幼兒園的幼童專用車是否依規定設置,並有定期保養的記錄。

跑跳空間

對6歲之前的孩子來說,大肢體的充分活動極其重要,爸爸媽媽在實地觀察幼兒園時,可以留意園內空間是否足夠允許幼兒的跑跳活動,或教室空間中是否有良好通風與適當的預留空間,而不是滿滿的課桌椅而已;此外,每班幼兒的人數限定上,不得超過30人,3~6歲幼兒的師生比不得高於1:15,並須設置1~2名教保人員,而2~3歲幼兒不得與其他年齡層混齡,且師生比例須低於1:8或2:16。

收托時間

幼兒園的收托時間通常以全日的規劃為主,每間幼兒園都有專屬的幼兒作息時間表,除了政府規定至少每日30分鐘的大肢體活動外,還包含餐點時間與午休時間,但若家長只有半日托的需求,也可徵詢幼兒園的彈性做法,大部分幼兒園都能配合家長的需求,但在全日托或半日托的收費上,則各有規定,在試讀的開放上,公立幼兒園一般不開放試讀,但私立幼兒園則比較有彈性,建議家長可多方探詢了解。

餐點規劃如何選擇幼兒園:環境篇

幼兒園通常備有廚房,負責幼兒一天的飲食,餐點設計除須符合均衡營養原則外,每日也會提供新鮮水果,家長可依園方提供的每月餐點表,了解寶貝每日的飲食狀況,若有特別需求也可事先提出知會老師。幼兒園的廚房通常秉持衛生原則不提供參觀,家長若想深入了解,可透過詢問方式了解幼兒園的餐飲衛生與聘用人員是否符合期望。

探訪時間

參觀幼兒園,建議最好透過事先電話預約,以避免影響或打擾幼兒的學習,部分幼兒園在招生期間會有公開的說明會活動,家長可透過參加說明會了解幼兒園的辦學理念,若想帶孩子事先去看看環境,也可以電話詢問合適的探訪時間再行前往。

環境佈置

參觀幼兒園環境時,李淑麗園長建議,爸爸媽媽可以觀察園內空間擺設的顏色與高度是否都是為幼兒所設計;廁所位置與教室之間的距離是否適當;環境設施的安全防護是否顧及;以及幼兒的寢具與個人盥洗用品是否都清楚分開擺放等。家長也可以透過幼兒園張貼的幼兒作品,觀察幼兒園是否充分鼓勵孩子的創意發揮,例如:若同一個班級每個幼兒對同一主題的作品表達差異性大,則代表老師應該較能鼓勵幼兒的個別創意發揮。

師資安排

依幼兒教育照顧法的規定,幼兒園幼幼班(2~3歲)、小班(3~4歲)與中班(4~5歲)的幼兒,依比例須配有1~2位的教保員,大班(5~6歲)則須有一位幼教師與教保員共同帶班,家長除了瞭解幼兒園是否依法配置師資外,更重要的是觀察老師對幼兒的態度,李淑麗園長認為,從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可以觀察老師是否對孩子具備熱忱及尊重幼兒,例如:是否蹲下來以孩子的高度與他對話、是否耐心傾聽、溫和回應,以及是否從旁引導而不急著給予答案等。

活動規劃

幼兒教育照顧法中規定:幼兒園的課程設計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語教學;也不得進行以精熟為目的之讀、寫、算教學。其目的為讓幼兒於正式的學校教育之前,能充分發揮其他創意學習與探索,並避免太早接觸沒興趣的學習項目而導致日後對學習產生反感。

如何選擇幼兒園:環境篇

李淑麗園長說明,例如:在孩子小肢體的精細動作發展上,學前階段以較粗的蠟筆塗鴉或畫畫即可,日常生活中多鼓勵孩子動手做,舉凡扣釦子、拉拉鍊、轉瓶蓋、擰毛巾,甚至在媽媽煮飯時可以幫忙洗米、挑豆子等,待小肌肉發展成熟後,進入小學學習寫字就不是難事,否則,若在小肌肉尚未發展成熟前急著學寫字,反而會造成孩子的挫折感,影響日後的學習意願。

主題式課程

依循教育部所推廣的正常化教學,家長參訪幼兒園時,會越來越常聽見「主題式課程」或「方案式學習」的活動名稱,這些都是新課綱中鼓勵統整課程的具體做法,以取代傳統的分科教學。

主題式課程

多由老師或幼兒共同腦力激盪所產生,重點在於獲得知能、經驗、啟發觀念與培養情意等。主題規劃時間可能長達一個月、三個月或一學期,通常幼兒園在設計課程時,會利用在地資源或與孩子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主題,做為活動規劃的方向,過程中強調孩子的參與體驗,以遊戲方式進行,並將健康與身體動作、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及美感等活動統整其中,如果這個學期的主題是「快樂小農夫」,小朋友的學期活動可能就會藉由種植的活動,引發孩子主動學習探索的興趣,讓幼兒藉由過程中發現問題(例如:草莓要怎麼長大?種子在哪裡?),進而思考與解決問題(例如:澆水與製作堆肥),直到學期末草莓收成,全班小朋友都能分到一小口草莓而感到開心,李淑麗園長表示,在過程中,孩子體會到農夫的辛苦與用心,除了對食物更珍惜,也因為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而感到自信與學習樂趣。

方案式學習

如何選擇幼兒園:環境篇

以幼兒興趣為主導,老師是環境、素材資源的提供者,配合幼兒的思路與興趣去協助進行教學。有別於主題式課程深而廣的規劃,方案式學習相對聚焦,例如:研究「健走」,老師可能先安排一段正確健走的影片,然後鼓勵小朋友表達對影片的觀察,以及認為應該怎麼樣才是正確的健走姿勢,待經過孩子的充分討論與老師引導,對於健走已經有了正確認識後,老師再帶著孩子到教室外練習剛學習到的健走知識,讓孩子一樣能經由觀察、提問、表達、發現與實際經驗來深化學習的主題(其重點在協助幼兒發展提出問題、主動研究和做決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