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孕期高層次超音波

孕期高層次超音波

懷孕之後,照超音波是每個準媽媽在懷孕20週時必須執行的產檢項目,除了可以感受胎兒成長的喜悅之外,也能看到胎兒的發展狀況。不過,有些孕婦會選擇自費照「高層次超音波」,真的有必要嗎?雖然高層次超音波並非例行產檢項目,但如果經由常規檢查結果,懷疑胎兒有異常或畸形的可能,準媽媽不妨為自己和胎兒先買一份「保險」,利用高層次超音波,進行更仔細的檢查。

高層次超音波能更精密地檢查出胎兒有無先天性異常,雖然準確率並非百分之百,但對於某些可能生出異常寶寶的高危險群來說,此產檢項目還是有執行的必要性,媽咪可先藉由常規的產檢結果來判斷,是否需要自費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Part1.認識高層次超音波

高層次超音波並非在懷孕期間隨意挑選任何一週便可執行,而是必須配合胎兒的身體發展進程,才可得到較精準的檢查結果;且縱使高層次超音波使用的是2D影像,但仍比3D超音波具有診斷價值。

診斷以2D影像為主

進行高層次超音波的意義

臺安醫院婦產科專任醫師蔡可欣表示,一般的超音波檢查,只會為準媽媽進行一些必要而基本的測量,例如頭圍與腹圍寬度、大腿骨長度、胎位、羊水量、胎兒心跳、胎盤位置等,藉此估計胎兒週數、體重和身體大小,以及是否有明顯的重大畸形或異常。

高層次超音波除了包含上述測量之外,還會以高解析度的超音波,將胎兒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針對每個部位和器官進行更詳細的篩檢與評估,包括臉部、四肢、腸胃、心臟、腦部、肝臟、腎臟等,以偵測胎兒是否具有某些不易察覺的先天性異常。

 

診斷以2D影像為主

許多人可能會誤以為:「既然高層次超音波可以更詳細檢查出胎兒的器官,檢查方式是否以3D影像為主呢?」蔡可欣醫師表示,將2D超音波影像重疊,並利用電腦計算而重組出立體影像,就會成為3D超音波,如果配合時間軸,呈現即時動態影像,則是4D超音波,這兩種超音波雖然也有利於檢查胎兒異常,但照3D與4D超音波最主要的意義,是讓準爸媽更有喜獲胎兒的真實感,對醫師來說,大多數情況診斷價值並不高,多數醫師還是會利用2D影像來檢視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結果。

準確率約有八成

依據美國超音波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IUM)的產前超音波準則指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的準確性,最高可達到八成左右,代表仍有兩成左右的胎兒畸形可能還是會遭到遺漏,準媽媽不應誤以為高層次超音波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

蔡可欣醫師指出,就算婦產科醫師或專業醫護人員已具備相當程度的技術、經驗、訓練或知識,但依舊無法完全保證能夠藉由高層次超音波,將所有異常的狀況全部篩檢出來,尤其是功能性障礙(例如精神疾病、耳聾、併趾症、智能方面的問題)或過於微小的缺陷。

最適合檢查的週數

蔡可欣醫師表示,通常都會建議準媽媽在懷孕20~24週之間照高層次超音波,此時的胎兒大小與羊水量最為適中,胎兒器官也達到基本發育,若週數太大才執行,影像會因為胎兒骨頭鈣化而受到干擾。

收取費用皆不一

收取費用皆不一

在台灣,根據中央健康保險局的規劃,孕婦確定懷孕以後,由各健保特約婦產科醫院及診所發給準媽媽「孕婦健康手冊」,即可享有10次免費產檢,但超音波僅有1次是免費給付,若要執行高層次超音波,必須自行全額付費。至於所需費用,會依照各個院所的規定而有所不同,從2,000元到4,000元不等,僅供各位準媽媽參考。

Part2.執行高層次超音波

由於高層次超音波會逐一檢查許多項目,一次檢查最少都會花費半小時,以至於一個早上通常只能接受不到10位準媽媽的預約門診,以下依序介紹各種檢查內容。

腦部發育

檢查大腦側腦室、小腦、單眼、頭骨形狀、脈絡叢、透明中膈、顏面部、唇顎裂、後頸皮膚以及有無水腦現象。蔡可欣醫師指出,胎兒水腦有可能會經是因為基因因素或感染引起,大腦如果遭到感染,出生後可能出現智能缺損的問題。

胸腔發育

觀察胎兒心臟是否位在胸腔中央偏左的位置、心房和心室數量是否正確(正常是二個心房和二個心室)、大小是否正常、心室出口、血管走向有無正常、肺部與橫膈膜是否完整、主動脈弓等。

腹腔發育

檢查肝臟、膽囊、腸胃、腎臟等臟器的大小和位置,腹壁有無缺損、臍疝氣、腸子是否外漏、臍動脈數目、十二指腸有無閉鎖不全、兩側腎臟發育、有無腎水腫、膀胱有無發育及膀胱兩側臍動脈等,都是觀察重點。

脊椎及骨骼

從頸椎開始到胸椎、腰椎、尾椎等,檢查脊椎與神經管是否發育正常、各部位的骨頭有無缺陷,因為腰椎及尾椎部位,較有可能因基因出現缺陷或腫瘤。

四肢與軀體長度

測量頭圍、腹圍、大腿骨、上臂、前臂、手掌、大腿、小腿及腳掌是否符合成長週數,如果發育程度與該生長週數應有的數值差了1~2週,是超音波及胎兒生長上可接受的誤差,日後繼續追蹤即可,準媽媽可以不用太擔心。

特定器官會出現的問題

心臟常見的問題與狀況

可能有些準媽媽在照完高層次超音波之後,會聽到醫師說「胎兒心臟上面有小白點」,蔡可欣醫師指出,這種狀況其實很常見,英文稱為Echogenic intracardiac focus(EIF),指的就是在胎兒心臟上的鈣化點,此為胎兒心臟正常的生理變化,並不會增加染色體異常的機率。

此外,如果懷疑胎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醫師將針對胎兒進行進一步的心臟高階超音波,包括觀察大血管位置與心臟解剖構造,提供爸爸媽媽做為參考與日後醫師診療評估。

肝臟常見的問題與狀況

以肝膽部位來看,雖然不常見,但仍有極小機率會罹患肝腫瘤、膽道閉鎖或膽管囊腫等疾病;其中,如果發生膽道閉鎖,會造成膽汁無法從肝臟流出至十二指腸來幫助胎兒消化,且膽汁滯留肝臟,將出現肝硬化的風險,出生後若沒有即時以手術治療,可能會造成嬰幼兒死亡的遺憾。

建議做高層次超音波的族群

Part3.常見問題

高層次超音波雖然可以鉅細靡遺地檢視胎兒各部位、各器官的狀況,但必須自費才有辦法請醫療院所執行,所以是否為產檢必備項目,端看準媽媽的需求與健康條件。

建議做高層次超音波的族群

並非所有孕婦都須照高層次超音波,基本上,醫師僅會建議身為高危險群的準媽媽執行。蔡可欣醫師指出:「曾發生過胎兒異常、羊膜穿刺結果屬於不正常數值、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內科疾病、受到輻射汙染、羊水太多或太少、母血胎兒甲型球蛋白異常、胎兒生長較緩慢或在懷孕期間曾接觸過致畸胎藥物,只要符合以上任一要素的準媽媽,就屬於妊娠高危險群,有些醫師會主動建議準媽媽進行高層次超音波,為自己和胎兒先買一份『保險』,以達到儘早發現、及早評估的意義。」

影響檢查結果的因素

高層次超音波之所以無法百分之百檢驗出胎兒器官異狀,除了攸關於檢查人員的技術之外,若胎兒發育較慢,便無法透過超音波清楚得知某些細小器官的生物測量指標;胎兒的位置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如果胎兒的身影縮在骨盆腔的下方,或是僅維持同一姿勢,也會增加醫師判別的困難度。此外,孕婦身材與羊水量都可能會影響超音波的穿透力與解析度,不過,體重屬於能自行控制的要素,準媽媽應適當控制飲食,讓自己體重介於正常的BMI值範圍內,便有助於提升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的準確度。

醫師並補充:「執行高層次超音波的目的,為的是了解胎兒的潛在問題,藉此尋找出對胎兒健康最有利的解決之道,讓醫護人員評估是否可提早治療,並請來專業的小兒科醫療團隊,在寶寶出生的那一刻便開始接手進行療程,而非為了終止妊娠。」

繼續閱讀